<em id="qcpgt"></em>

    <progress id="qcpgt"></progress>

    <rp id="qcpgt"><object id="qcpgt"><blockquote id="qcpgt"></blockquote></object></rp>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咨詢報告

    氫能源行業專題報告:氫能示范城市群擴容臨近,川渝鄂競爭實力強勁

    申萬宏源研究發布時間:2023-06-07 10:57:07  作者:查浩、傅浩瑋、莫龍庭

      1.第三批燃料電池城市群候選人蓄勢待發,利用自身資源發展氫能產業鏈

      自2021年第二批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批準以來,我國初步形成以京津冀、上海、廣東、河南、河北城市群牽頭的“3+2”5大燃料電池汽車政策支持示范城市群格局。隨著示范城市群建設的不斷推進,5大示范城市群之外的眾多省市也積極發布推動氫能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并且明確量化目標、重點任務以及結合本省市地區的特色實施路徑,為燃料電池示范城市群擴容注入新的活力。川渝地區以成都—內江—重慶為發展軸建設成渝氫走廊,以成都為核心發展氫能產業,帶動內江、自貢、樂山等沿線城市打造堅實的產業鏈,是示范城市群擴容強有力的競爭者。

      四川省政府在2020年9月發布《四川省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提出2025年目標:1)燃料電池汽車(含重卡、中輕型物流車、客車)應用規模達6000輛;2)氫能基礎設施配套體系初步建立,建成多種類型加氫站60座;3)培育國內領先企業25家,覆蓋氫能制儲運加以及綜合利用等領域。

      同時,重慶市政府于2022年發布《重慶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提出重點強調建設成渝氫走廊,同時大力開展氫能在交通領域示范應用,預期到2025年推廣應用氫燃料電池汽車規模達到1500輛,并建設多種類型加氫站30座。四川省攀枝花市、成都市、內江市等地區也積極響應雙碳政策,相繼發布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十四五”能源發展計劃、新能源車發展規劃等文件推動川渝地區氫能產業發展。

      川渝地區自身在氫能產業鏈上-中-下游的資源稟賦優勢突出。在上游制氫環節,川渝地區可利用當地豐富的水電資源制綠氫,當地擁有8000萬千瓦城市群水電裝機量以及7000萬千瓦可開發水電裝機量,使得年富余調峰水電量達92億千瓦時,年水電產綠氫潛力達15萬噸左右,能保障約3萬輛燃料電池汽車一年用氫需求,同時,川渝地區還有工業副產氫和天然氣制氫作為重要補充。在中游核心零部件環節,8大零部件中,有七個零部件(電堆、膜電極、雙極板、空氣壓縮機、氫氣循環泵、催化劑、碳紙)已經掌握自主研發生產。在下游應用環節,截止到2021年底,成渝地區實現了440輛的燃料電池汽車的產業化示范應用,配套建成了15座加氫站。目前,川渝地區聚集了產業相關企業及科研院所200余家,覆蓋制氫、儲運、加注、燃料電池、整車、檢測等各個環節,并已實現產業化應用。

      山西省積極發布氫能規劃,謀求產業轉型。2022年10月17日,山西省發布《山西省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提出燃料電池汽車相關目標:

      1)到2025年,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超1萬輛;2)到2030年,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達到5萬輛。同時,山西省政府計劃未來部署一批加氫站,推動應用規模,形成國內領先的氫能產業集群,構建較為完備的產業鏈體系。山西省將由長治市牽頭太原、大同、呂梁等城市發展氫能產業,并發布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和提出明確的發展目標:1)大同市計劃到2025年,氫燃料汽車投放數量達到6300輛,配套建設加氫能力不低500kg/天的示范性加氫站數量超過50座;到2030年,氫燃料汽車投放量超過57000輛,配套加氫站數量達到100座;

      2)長治市計劃到2025年,全市燃料電池重型貨車保有量達到5000輛以上,建成超過80座加氫站;到2030年,全市多種燃料電池車型保有量達到44000輛以上,累計建成日加氫能力1000-4000公斤的加氫站100座。

      3)呂梁市計劃力爭到2025年底,全市制氫能力達到20萬噸以上,建成加氫站50座,氫燃料汽車保有量突破5000輛,氫能規模以上企業數量達到50家,形成較為完備的氫能產業發展生態體系。

      在示范城市群體系外,山東省獨立發布“氫進萬家”政策,目標2025年推廣萬輛氫車,并積極建設氫能高速網絡。2020年6月17日,山東省政府發布《山東省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2030年)》,提出到2025年,累計推廣燃料電池汽車10000輛,累計建成加氫站100座的目標。另外,山東省下級市中濟南、淄博、濰坊、青島是山東“氫進萬家”的四個參與城市,正在建設的氫能高速“濟青高速”的目的是將四個城市鏈接在一起,在給予氫車特殊路權的同時完善氫能高速網絡的氫能供給與場景規劃的建設,使其快速共同發展。其中,淄博市在2022年8月17日發布《關于印發淄博市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0年)的通知》中明確氫能發展定位,提出發展目標:到2025年,累計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1000輛,累計建成加氫站12座;到2030年,累計推廣燃料電池汽車4000輛,累計建成加氫站20座。

      福建省開始布局氫能,將氫能源作為新能源產業發展的一部分。福建省政府于2022年先后發布《福建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福建省“十四五”能源發展專項規劃》、《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深化生態省建設打造美麗福建行動綱要(2021—2035年)的通知》以及《福建省氫能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立足本省產業發展現狀以及資源稟賦,制定了氫能產業發展規劃目標以及重要任務:到2025年,培育20家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知名企業,氫能產業鏈關鍵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氫能產業核心裝備及關鍵零部件實現產值500億元以上,全省燃料電池汽車(含重卡、中輕型物流、客車)應用規模達到4000輛,覆蓋全省主要氫能示范城市的基礎設施配套體系初步建立,力爭建成40座以上各種類型加氫站。

      浙江省由嘉興市牽頭紹興、金華、舟山等多個下級市區來積極部署氫能發展規劃,并提明確出量化目標。2022年6月28日,浙江省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批復同意浙江省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區(點)的通知》,確定寧波市、嘉興市、紹興市、金華市、舟山市等5個地區為省級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區,以及嘉善縣、長興縣等2個地區為省級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點。整體看來,此次浙江省發改委公布“5+2”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區到2025年的總體目標分為兩個量化目標:1)推廣應用氫車數量為5000輛左右;2)規劃建設加氫站不少于45座。

      其中,嘉興市的氫車推廣應用目標占浙江省的一半,主要是因為嘉興也是第一批上海市示范城市群的成員之一,其擁有深厚的氫燃料電池產業基礎以及豐富的區域資源。另外,浙江省也在著力打造兩條“氫走廊”:一是依托G92(環杭州灣高速)串聯起嘉興、杭州、紹興、寧波等環杭州灣重要節點城市,加快當地產業發展,完善沿線氫氣補給設施,協同打造“環杭州灣”氫走廊,加快形成長三角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集群;二是以金華、寧波、舟山為重點,依托G15(甬金高速)建設氫能高速通道,圍繞自由貿易區創新發展構建的“義甬舟”氫走廊。

      同時,浙江省在加氫站建設上出臺多項政策支持。浙江省在2021年11月與2022年5月發布的《加快培育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實施方案》與《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浙江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中都提及到2025年規劃建設加氫站近50座的目標,并在《浙江省汽車加氫站建設專項規劃技術導則》及《浙江省汽車加氫站建設專項規劃編制技術手冊(指南)》中細化加氫站建設各階段目標。

      湖北省將利用本省積累的長期造車經驗與夯實的產業基礎來發展氫能,是本次第三批氫能示范城市群申報者中的佼佼者。2022年3月27日,武漢市政府發布《市人民政府關于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意見》,積極推進燃料電池系統、電堆、膜電極和燃料電池汽車整車系統集成控制等氫能相關技術的發展,提出目標:到2025年,全產業鏈年營業收入達到500億元,規上企業達到100家,累計產業投資總額達到200億元,燃料電池汽車推廣量達到3000輛,建成加氫站35座以上。在此基礎上,湖北是汽車工業大省,是全國汽車產業化程度高、產業鏈完整的省份之一。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省規上汽車企業1578家,整車企業25家(其中新能源整車企業19家)、汽車產量190.6萬輛,營業收入6922.9億元,占全省規上工業12.9%。未來,湖北省將本省成熟的汽車產業鏈為發展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做配套,推廣燃料電池汽車將事半功倍。

      川渝、山東、浙江、湖北、山西等各大重點城市群在積極布局氫能發展戰略,提出到2025年,氫車推廣計劃總數超四萬輛,加氫站建設計劃總數達到260座。其中,各大重點城市群將依據自身的資源和稟賦來發展氫能產業鏈,山西、山東、江蘇省到2025年的氫車推廣數量達到萬輛級別,山東省加氫站數目率先上百,同時,山東和山西推出氫能高速網絡的建設。


     1/5    1 2 3 4 5 下一頁 尾頁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